为啥秋天的叶子有的变黄,有的变红?
你实际看到的可能是:
人人人人人人叶人人人人人人
图片来自:chinanews.com
明知道游客爆满,大家还非得都赶在同一个时间段去看红叶,难道是傻吗?
当然不是!这是因为,错过这一两个星期,红叶可就没那么红了。
叶子为何在秋天变红?
生物课听讲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叶子的绿色是由多种色素调和而成的,但决定颜色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叶绿素。
看到这仨字切勿望文生义,天真地以为叶绿素就相当于一种绿色染料。
树叶中的叶绿素可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颜色分别是蓝绿色和黄绿色,在叶子中的比例为3:1。
这两种叶绿素的总和,会再以3:1的比例和一类叫做“类胡萝卜素”的东西混合,才会出现我们每天都见得到的绿叶。
上面说的类胡萝卜素包括两类,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
但是呢,类胡萝卜素在叶子中的比例相对较少,所以就被叶绿素的颜色给掩盖住了,你肉眼看不出来。
直到秋天,叶绿素分解掉,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才终于有机会让树叶变成黄色。
除了上面提到的,叶子中还有第三类叶色素,也是最复杂和麻烦的一类,统称为“花色素”。
花色素种类繁多、家族庞大,在叶子中或多或少、时隐时现。在或酸或碱的环境下,它们呈现出的色彩也不一样,碰到各种化学物质时,还能玩个大变身——就是它们,导致了一些种类的植物在秋天叶子变得通红。
哪些叶子有资格变红?
虽然天气一冷,叶子都会大变样儿,但根据活了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人生经验,你应该注意到了:并不是每种植物的叶子都有变红的本事——红叶基本属于VIP,黄色的叶子才是秋天里的普通老百姓。
常见的红叶主要有槭树科植物(元宝槭、鸡爪槭等)、漆树科植物(黄栌、火炬树等)和葡萄科植物(爬山虎、山葡萄等)。
前边说了,叶绿素在叶子中所占的比重比其他色素高太多了,所以要想让叶子变红,首先得让叶绿素退位。
这倒不是很难——在平时,新的叶绿素生成速度要高于旧的叶绿素分解速度,所以叶片总能保持叶绿素含量饱和。但在秋天降温后,叶绿素合成的速度大大降低,旧的去了,新的还没来,所以叶子就不再是绿色了。
大多数叶子在绿色消失后,类胡萝卜素占据上峰,显现为黄色。
但是有一些植物天赋异禀,它们含有众多花色素中最有名的一种——花青素。
花青素一般是紫红色,在叶子中不稳定,只能存在几个小时,很容易分解,但是在秋天,它们却摇身一变,形成了一种新的物质——稳定、不易分解、同时显现红色的“花青素苷”。
所以当叶片绿色消退后,花青素苷的颜色占据主流,叶子就会变红了。
然而为什么一定要在秋天才会有大量花青素苷生成呢?
因为在花青素摇身一变的时候,需要一项“秘密武器”——糖。花青素和糖相互作用,才能形成花青素苷。
这种“变身专用糖”,只有到了秋季才能攒够数;糖足够了,秋天的骤然降温,又会使花青素苷合成速度大大增加,有时一夜之间合成的花青素苷会比之前好多天的总和还多。
古人说得好 “霜叶红于二月花”,先有霜,才有最红的叶
红火不长久,做个标本吧
所以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每年欣赏红叶游客爆满的时间只有一两周了吧?
在第一场秋霜后,大降温让叶子变红的同时,也让叶片变得脆弱,风一吹就落了,所以既在霜后、又在秋风卷大地前的时间,就只有这么一两周而已。
感觉今天知识点太多了,你可能消化不了。下面不用动脑了,只动手——教你做个红叶标本。
上图是个错误示范,直接这么夹在书里,等到第二年你再打开看,红叶就褪色了。
想要叶子的红红火火保持得久一点,一定得是塑封的。塑封标本可以隔绝空气,剥夺氧气和花青素苷相互作用的机会,所以自然有利于红叶的保存。
还有一个办法是添加化学药剂——可使花青素苷保持稳定的焦硫酸钠(Na2S2O7)。
但问题就是这种药剂不是谁都能搞到的,再加上制作方法也比较繁琐,我建议手残的朋友们就别痴心妄想了。如果你非得要标本能够完美的保色,那就去小商贩那儿买吧,五毛一个,强力染色,能比你活得都久。